我為什麼決定成為一位生活教練

Amber Chen
5 min readAug 15, 2020

--

老實說,我自己也是到了幾個月前,才突然覺得有「找到自己天命*」的感覺;真要講起來,尋找天命的過程,真的是一輩子的故事。

從小我就很喜歡觀察人。喜歡聽媽媽講家族和朋友的八卦,著迷於研究、了解別人是怎麼想的,也喜歡聽人訴苦,幫人想辦法解決問題,因為想要改善自己的缺點和障礙,所以熱愛研究自我成長書籍(但總覺得知易行難,三天打魚,兩天曬網)。高一時考進醫科班,但發現自己對數理沒興趣,成績吊車尾,高二轉到社會組才重拾自信。大學選擇了外交系,讀了又發現沒興趣,全心全意玩社團混了四年(差點被二一),最感興趣的一門課,是自己選修的心理衛生。

我們家在鄉下開英文補習班,媽媽是英文老師。我八歲開始學英文,從國中開始當家教(一開始的對象是同班同學),一路走來,做過的工作幾乎都是教學相關。教過兒童英文、成人英文、兒童吉他、成人中文(在美國)。我知道,相較於兒童,自己比較喜歡教成人,但除了語言,我更想教一些「更能直接幫助他人」的知識或技能。大學畢業之後,我為所屬的教會在南台灣當志工傳教一年半,每天都在接觸新的人、聽他們分享生活中的煩惱,幫助他們找方法解決問題,這份工作讓我覺得如魚得水,但是傳教只限一年半,也不能當作正職。

大學時期,在吉他社被選為社長,主因是學長姐覺得我對社團很熱血,但我在練吉他上其實並沒有很努力。比起練琴本身,我更喜歡練團、表演、辦演唱會、管理社團事務,為社團招募新血,營造大家庭的氣氛,讓大家在社團裡找到歸屬感(工作內容包括行銷、營運、人資,其實很像創業)。

當我們還在交往時,老公就建議我去考心理學研究所,因為他知道我有興趣。但是我不敢,因為我不想考GRE和寫論文(大學成績爛,對自己讀書寫作業的能力沒自信;現在回想,那時的想法真的處處自我設限),後來讀了MBA(因為覺得GMAT比GRE簡單,而且不用寫畢業論文),結果讀了沒多久又不想讀了,因為我只喜歡行銷和客戶心理方面的課,其他都沒興趣,轉到Organizational Leadership & Learning(組織領導與學習),學的東西偏向於Consulting(顧問諮詢)和成人學習方面,稍微有興趣一些,雖然還是不覺得特別有熱情,但反正就把它讀完了。

生了小孩後,為了全心投入育兒,就辭了美國國務院中文老師的工作,成為全職媽媽。三年後,生了第二胎,漸漸覺得生活遇到了瓶頸,不知道自己活著的目標到底在哪裡;即使我內心清楚,以客觀條件來說,自己有很多值得感恩、快樂的理由,但就是說不出的心情低落,找不到對生活的熱情。經常感到疲憊、鬱悶,雖然有許多事情要做,但就是沒有動力去實行。

當時,在臉書上偶然看到有個專為媽媽設計的自我成長課程,就去上了課,覺得很有幫助,後來老師提到她也提供一對一的生活教練諮詢服務,我就手刀報名了。上課的形式有點類似心理諮商,但是生活教練的方法相對積極很多,她利用許多發人深省的問題,幫助我思考,看見自己腦中的想法,是如何影響著我的情緒和一舉一動,並幫我指出盲點,釐清生活中各種困擾的根源所在。

透過教練的引導和她所提供的觀念,我的思考模式開始起了轉變,頭腦越來越清晰,看待問題時也越來越能保持理性客觀。漸漸地,我不只走出了當時的低潮,也越來越了解自己,更能接納、包容自己和身邊的人事物,甚至克服了許多長年來難解的心理障礙(e.g. 拖延、對整理東西的抗拒、鄉愿、過度在意他人眼光、原生家庭關係、缺乏自信等等)。我感覺自己從未如此樂觀,也知道,雖然自己和生活都不可能完美,但這完全無損我本身的價值,而且每一天我都可以努力變得更好。

2019年底,我看了一齣紀錄片"Won’t You Be My Neighbor",是在講美國家喻戶曉的兒童節目主持人Fred Rogers的故事,內容涵蓋了他的成長故事、職涯成就和人生哲學。他大學本來主修作曲,但看到早期電視上的亂象,一念之間決定跨入電視圈。Mr. Rogers也是一個經過訓練的牧師,他從神學院畢業時,學校並沒有指派他去哪個教會服務,而是告訴他,他傳道的對象就是他的電視節目觀眾(有趣的是,他在節目上從不談宗教神學)。

在他的節目“Mr. Rogers’ Neighborhood”中(周一到周五,每天半小時),Mr. Rogers用3歲小孩聽得懂的語言、音樂、布偶劇,教導愛、人生、自我接納、自我價值、探索生涯興趣等各種主題,節目一做就是三十年,對美國兩代人的心理健康產生了深遠的影響。(最近又出了一部電影,由Tom Hanks飾演他的角色。)

第一次聽到他的故事,當下我感到非常震撼且感動,「世上怎麼會有這麼偉大的人?」我開始不斷搜尋與Mr. Rogers有關的書、podcast節目、影片,研究他的生平和哲學,想知道他是怎麼想、怎麼做的。我覺得,他所做的就是我這一生最想做的事情:幫助每個人感受到自己的價值,感受到自己是被愛、被接納的,進而更有能力去愛、接納他人。只是相較於小孩,我知道自己更善於幫助成人。

我突然想到,生活教練不就是在做這件事嗎?幫助每個人感受到自己的價值,感受到自己是被愛、被接納的,進而更有能力去愛、接納他人。而這就是我決定要當一個生活教練的原因。我熱愛教學、幫助自己與別人成長、創業,而這些元素加在一起,剛好就是我現在做的事。

回想起13歲時,自己曾經拿著筆記本,四處去訪問身邊的人:「人生的目的是什麼?」那時候我給自己的答案是:「讓自己快樂,也讓別人快樂。」現在的我相信,真正的快樂,來自於感覺到自己的進步和成長;而現在,我努力工作的目的,也正呼應了我13歲時的答案。

*天命:上天賦予你來到這世上完成的使命

--

--

Amber Chen
Amber Chen

Written by Amber Chen

Life coach, founder of 人生不卡關 Life Unstuck Coaching. Helping people create the life they love, one thought at a time. FB/IG/Podcast: 人生不卡關

Responses (1)